人工智能行業動態分析:人工智能技術在駕培領域應用試點加速

事件:
據智能制造網4月15日報道,近兩年,我國各地駕校已經開始陸續引入AI機器人充當教練,這些“機器人教練”是一套智能駕駛教學系統,能夠通過傳感器對學員的駕駛操作進行實時監控,并通過人機交互功能對學員進行指導和輔助。目前,AI機器人在駕培行業能做到的事還不算很多。據一些已引入AI機器人的駕校負責人表示,其從報名考試的一系列流程,以及科目二學習階段,都需要人類教練的指導。同時,AI機器人往往是在人類教練教學后學員練習時使用,當某個項目頻繁出錯時,人類教練也會再次出場。換言之,當前AI機器人更多是作為人類教練的輔助和補充,并不會喧賓奪主。在此基礎上,未來行業發展的方向,將是考慮如何更大程度的發揮出AI機器人的價值。
點評:
1.駕培領域正在迎來“智能化”創新革命,市場發展空間廣闊隨著近些年我國城鎮化發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汽車保有量逐年上升,這也帶動了下游駕培行業的發展。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駕培機構已接近2萬戶,行業市場規模也來到1400億元。傳統駕培存在的問題:收費貴、教練學歷低、文化水平良莠不齊等情況嚴重影響了駕培行業的發展。受益于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引入AI機器人能夠推動駕培行業成熟化、穩定化發展。
目前北京、上海、成都、福州、深圳、云南等地駕培機構小規模展開了智能化轉型,采用VR、AI等智能技術,推動教學服務智能化發展。雖然相關技術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但人工智能在駕培領域展現了巨大的優勢,能夠更好地幫助駕駛機構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教學質量。隨著人工技能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駕培將釋放更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2. AI駕培場景落地,人工智能進一步為傳統產業賦能增效我國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與產業深度融合,賦能產業發展。
2017年12月,工信部發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表示將以市場需求為牽引,積極培育人工智能創新產品和服務,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2019年3月, 中央深化改革委員會《關于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強調要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特點,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業應用為目標,深化改革創新,優化制度環境,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在這些政策的支持下,人工智能在傳統行業中的應用將會更加廣泛。將人工智能應用于駕培行業,是對AI應用場景的創新,也是我國人工智能領域未來“AI+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將AI與傳統產業深度融洽,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創新的同時使得人工智能的作用落到實處。

觀點參考:
AI技術在駕培行業的應用,體現了我國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趨勢,可以關注專業從事18以上駕培行業服務的:博軟軟件(駕校管理平臺+機器人教練智能駕培)。